标准:ethernet:start
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!
目录
Ethernet
常用标准
在线阅读和下载链接如下:
系统架构
MII(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)
MII为Ethernet MAC和PHY之间的通讯接口,分类如下表:
Interface | Pins | Speed support (Mbps) | CLK (MHz) | |||
10Mbps | 100Mbps | 1000Mbps | 2500Mbps | |||
MII | 16 | 10,100 | 2.5 | 25 | - | |
Reduced MII (RMII) | 8 | 10,100 | 50 | - | ||
Gigabit MII (GMII) | 25 | 10,100,1000 | 2.5 | 25 | 125 | - |
Reduced Gigabit MII (RGMII) | 12 | 10,100,1000 | 2.5 | 25 | 125 | - |
Serial Gigabit MII (SGMII) | 6 | 10,100,1000 | 625 | |||
High Serial Gigabit MII (HiSGMII) | 6 | 2500 | - | 1562.5 |
测试
测试文档:
测试视频:
PCB设计
MDI以太网差分对
简要要求如下,具体参考文档 MICROCHIP AN2054 千兆以太网设计指南
- 总长度:以太网芯片至RJ45座子小于4000mil
- 每个TRxP/TRxN信号组均为差分对。
- 差分阻抗:100Ω
- 等长:差分对内50mil,对间600mil,不同Port之间无要求。
- 间距:差分对之间至少两倍线宽,推荐3倍线宽。
MII(MII、RMII、GMII、RGMII)布线
简要要求如下,具体参考文档 TI_以太网PHY PCB设计布局检查清单
- 总长度:小于6000mil
- 等长:Rx和tx两组组内需等长,组间无要求。1G 等长20mil,10M或100M 则50mil。
- 阻抗:单50Ω
- 间距:CLK和其他组内信号线至少2倍线宽、推荐3倍线宽,其他组内线之间至少1.5倍线宽、推荐两倍线宽。
以太网接口地平面设计
第一种方案:整个第二层运行系统接地层。系统接地将在磁性元件下方延伸并延伸至 R J45 连接器。屏蔽连接器将紧靠机箱和外壳,因此其内部屏蔽将参考回 系统接地。
第二种方案: 系统接地层中放置一个接地切口,该接地层一直延伸到电路板边缘,然后在 R J45 连接器下方放置一个机箱层。Bob Smith 终端网络然后被放置在一边并连接回系统平面。可以使用 0 欧姆电阻或内部过孔将两个平面部分设置为相同的直流电势。然后可以将 R J45 连接器护罩直接参考回机箱接地层。
第三种方案:对于集成磁性元件,系统接地将延伸到连接器的边缘,因此选项 3 仅适用于具有离散磁性元件的布局。在这种情况下,分立磁输 入和连接器输入之间没有接地层;您有阻抗受控但没有接地层屏蔽的差分对。
总之,RJ45连接器布局的重点围绕着正确接地、低环路电感、足够的EMI屏蔽、ESD隔离和电路板中的返回路径规划。从环路电感和EMI屏蔽的角度来看,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案是最好的,尽管它们需要仔细的布局规划。从ESD角度来看,第三种方案可以说是最好的,只要接地布置设计正确,尽管存在在系统中为共模噪声创建大环路电感路径的危险。从网口芯片厂家参考设计来看,第二种方案用得最多,第三种方案其次,第一种方案很少见到。
标准/ethernet/start.1738889833.txt.gz · 最后更改: 2025/02/07 08:57 由 hwwiki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