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设计:pcb:pcb_checklist

差别

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。

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

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
后一修订版
前一修订版
设计:pcb:pcb_checklist [2025/04/17 08:38] – [插件] hwwiki设计:pcb:pcb_checklist [2025/05/12 08:46] (当前版本) – [投板资料&生产文件] hwwiki
行 31: 行 31:
  
   * 结构件特别注意下是否会贴歪,是否需要更改焊盘封装。   * 结构件特别注意下是否会贴歪,是否需要更改焊盘封装。
 +
 +  * PCB尺寸越大,成本越高,另形状尽量规整,方便拼版,避免浪费。
 ==== 插件 ==== ==== 插件 ====
  
-  * 是否需要用插件料,用插件料会增加一道波峰焊或手焊的工序。+  * 是否需要用插件料,用插件料会增加一道波峰焊或手焊的工序。但插件料比贴片料焊接牢固,对于跌落、插拔等可靠性好。需综合考虑选择贴片或插件物料
  
   * 手焊器件的周围注意留空,附近避免有其他器件,以方便焊接   * 手焊器件的周围注意留空,附近避免有其他器件,以方便焊接
行 77: 行 79:
  
   * 元器件单面布置还是双面布置,单面布置贴片只需要贴一面,效率高成本低。   * 元器件单面布置还是双面布置,单面布置贴片只需要贴一面,效率高成本低。
 +
 +  * 器件常规按0°和90°放置,特殊的可以按45°放置,避免任意角度放置,影响贴片质量。
  
   * 不同功能的电路放置在不同的区域,如发射和接收分开,数字和模拟分开。   * 不同功能的电路放置在不同的区域,如发射和接收分开,数字和模拟分开。
行 85: 行 89:
  
   * 测试点位置确认,不能和其他有干涉,尽量规整放置,方便夹具下针或点测,错误的如放在屏蔽罩内、放在散热片下方等。   * 测试点位置确认,不能和其他有干涉,尽量规整放置,方便夹具下针或点测,错误的如放在屏蔽罩内、放在散热片下方等。
 +
 +  * 测试点尺寸需大于探针尺寸,常规的用1.5mm直径圆圈,最小不能小于0.5mm。
 +
 +  * 测试点之间的间距需要考虑探针的间距要求。如夹具上的射频探针其间距要求就比较大。
  
   * 屏蔽框焊盘因出线,在有些地方没有画出,在这个地方放置器件,很多EDA软件不会报错,需特别注意这种干涉问题。   * 屏蔽框焊盘因出线,在有些地方没有画出,在这个地方放置器件,很多EDA软件不会报错,需特别注意这种干涉问题。
行 158: 行 166:
   * 对于多层非通孔版,表层的地过孔附近需要有中间层的地过孔到内部的主地。   * 对于多层非通孔版,表层的地过孔附近需要有中间层的地过孔到内部的主地。
  
-  * 对于通孔板,过孔一般不放在焊盘上,个别特殊的过孔如芯片地焊盘的散热过孔、固定焊盘的过孔可以放在焊盘上。+  * 对于通孔板,过孔一般不放在焊盘上(焊盘上打孔会导致漏锡和焊接问题),个别特殊的过孔如芯片地焊盘的散热过孔、固定焊盘的过孔可以放在焊盘上。 
 + 
 +  * 对于HDI板,或者特殊工艺的板如[[https://www.jlc.com/portal/q7i38630.html|嘉立创的PCB盘中孔工艺]],则可以在焊盘上打过孔
  
 ==== 丝印 ==== ==== 丝印 ====
行 173: 行 183:
  
   * 丝印避免和器件焊盘或者其他干涉,导致丝印不清晰。也不要放在高速线上,避免影响阻抗。   * 丝印避免和器件焊盘或者其他干涉,导致丝印不清晰。也不要放在高速线上,避免影响阻抗。
 +
 +  * 丝印应在器件外面,不应在器件下方丝印,一是避免丝印的高度顶起器件导致焊接问题,二是避免贴片后丝印看不见。
  
   * 丝印方向只摆2个方向,而不是4个方向,方便查看,且尽量和器件方向一致。   * 丝印方向只摆2个方向,而不是4个方向,方便查看,且尽量和器件方向一致。
行 197: 行 209:
   * {{:设计:pcb:pcb_checklist:no-stub.png?400|}}   * {{:设计:pcb:pcb_checklist:no-stub.png?400|}}
  
-  * 布线尽量减小残桩长度,避免过孔残桩效应,当残桩长度超过信号波长的1/10时,建议通过仿真来评估过孔残桩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。如有必要,可通过Back-drill去除残桩。Back-drill成本略高,谨慎采用此工艺。+  * 布线尽量减小残桩长度,避免过孔残桩效应,当残桩长度超过信号波长的1/10时,建议通过仿真来评估过孔残桩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。如有必要,可通过Back-drill去除残桩。Back-drill成本略高,谨慎采用此工艺。详见[[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646445847|知乎:还搞不懂PCB背钻?一定要看这一文,PCB背钻原理+工艺,通俗易懂]]
   * {{:设计:pcb:pcb_checklist:via-stub.png?400|}}   * {{:设计:pcb:pcb_checklist:via-stub.png?400|}}
  
行 204: 行 216:
   * {{:设计:pcb:usb-diff_match.png?600|}}   * {{:设计:pcb:usb-diff_match.png?600|}}
  
-  * 高速线可以参考地或者电源,优选参考地平面。参考平面如果被分割,则在分割处需加缝合电容。信号线参考地平面转为参考电源平面,则参考地平面和参考电源平面之间需要加缝合电容。电容大小可根据信号频率的大小选择,高速信号线一般选择0.1uF。+  * 高速线可以参考地或者电源,优选参考地平面。参考平面如果被分割,则在分割处需加缝合电容。信号线参考地平面转为参考电源平面,则参考地平面和参考电源平面之间需要加缝合电容。电容大小可根据信号频率的大小选择,高速信号线一般选择0.1uF。详见文档{{ :设计:pcb:layout_guidelines_for_good_return_path_in_pcb_-_ram_systems.pdf | Layout guidelines for good Return Path in PCB}}
  
   * 匹配器件需要靠近阻抗失配的地方放置。   * 匹配器件需要靠近阻抗失配的地方放置。
行 219: 行 231:
   * {{:设计:pcb:pcb_checklist:pad_noref.png?400|}}   * {{:设计:pcb:pcb_checklist:pad_noref.png?400|}}
  
-  * 对于通孔焊盘如果其对应高速线比如USB,内层多余的焊盘去掉,减小寄生的电容。+  * 对于通孔焊盘如果其对应高速线比如USB,内层多余的焊盘去掉,减小寄生的电容,即所谓的无盘化设计,但此工艺会到只过孔机械可靠性和生产良率问题,非必要不采用
  
   * {{:设计:pcb:usb-thru-hole.png?600|}}   * {{:设计:pcb:usb-thru-hole.png?600|}}
行 275: 行 287:
  
   * 如果是改版项目,需要对比改版前后的PCB差异,确认每一项更改。   * 如果是改版项目,需要对比改版前后的PCB差异,确认每一项更改。
 +
 +  * 是否有添加光学定位点(Mark),每个贴装面至少三个非对称点(插件料不需要此mark点)。具体规范见[[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584747870|凡亿:什么是PCB中的光学定位点(Mark点)]]
 +
 +  * 检查阻焊层,pin脚之间或和过孔之间尽量有阻焊隔离,避免焊接连锡。
 +
 +  * 检查上下层重叠的走线是否OK,如无法避免重叠,重叠部分尽量短。
 +
 +
  
 ===== 投板资料&生产文件 ===== ===== 投板资料&生产文件 =====
行 286: 行 306:
   * CAM350检查Gerber文件,查看各层文件,特别注意阻焊、钢网层和丝印层是否正确。   * CAM350检查Gerber文件,查看各层文件,特别注意阻焊、钢网层和丝印层是否正确。
  
-  * 投板前找结构工程师提供拼版文件,如果需要可以找贴片工厂评估拼版是否合理,拼版重点确认项如下:+  * 投板前找结构工程师提供拼版文件,如果需要可以找贴片工厂评估拼版是否合理,拼版重点确认项如下,具体的可参考[[https://www.jlc.com/portal/server_guide_71.html|嘉立创技术指导:拼板操作流程]]。
   - 图纸是否镜像错误。   - 图纸是否镜像错误。
   - 单板之间是否有干涉,尤其是板边的结构件。   - 单板之间是否有干涉,尤其是板边的结构件。
行 293: 行 313:
   - 哪些器件会被两次过炉,是否OK?   - 哪些器件会被两次过炉,是否OK?
   - 拼板内的插件料焊接面尽量在同一面,以便波峰焊一次过炉即可。   - 拼板内的插件料焊接面尽量在同一面,以便波峰焊一次过炉即可。
 +  - 避免阴阳板,即各小板的TOP面在同一面;如需阴阳板,需要和SMT工厂确认贴片是否有问题。
  
  
设计/pcb/pcb_checklist.1744850314.txt.gz · 最后更改: 2025/04/17 08:38 由 hwwik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