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标准:ethernet:mdio:start

差别

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。

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

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
后一修订版
前一修订版
标准:ethernet:mdio:start [2024/12/12 12:04] hwwiki标准:ethernet:mdio:start [2024/12/26 08:26] (当前版本) – [原理图设计] hwwiki
行 1: 行 1:
 ====== SMI(MDC/MDIO) ====== ====== SMI(MDC/MDIO) ======
  
-MI:串行管理接口(Serial Management Interface),通常直接被称为MDIO接口(Management Data Input/Output Interface)。其主要被应用于以太网的MAC和PHY层之间,用于MAC层器件通过读写寄存器来实现对PHY层器件的操作与管理。+SMI:串行管理接口(Serial Management Interface),通常直接被称为MDIO接口(Management Data Input/Output Interface)。其主要被应用于以太网的MAC和PHY层之间,用于MAC层器件通过读写寄存器来实现对PHY层器件的操作与管理。
  
 ===== 常用标准 ===== ===== 常用标准 =====
行 7: 行 7:
 MDIO属于Ethernet 802.3标准的一部分: MDIO属于Ethernet 802.3标准的一部分:
  
-早期版本参考[[标准:ethernet:start#常用标准|802.3]]第22“Reconciliation Sublayer (RS) and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(MII)”,+早期版本参考[[标准:ethernet:start#常用标准|802.3]]第22“Reconciliation Sublayer (RS) and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(MII)”,
  
-增强版本参考[[标准:ethernet:start#常用标准|802.3]]第45“Management Data Input/Output (MDIO) Interface”。+增强版本参考[[标准:ethernet:start#常用标准|802.3]]第45“Management Data Input/Output (MDIO) Interface”。
  
 ===== 版本差异 ===== ===== 版本差异 =====
行 17: 行 17:
 卷45版本的MDIO接口最多支持连接32个MMD,32个设备类型,每个设备最多支持64K个寄存器。 卷45版本的MDIO接口最多支持连接32个MMD,32个设备类型,每个设备最多支持64K个寄存器。
  
 +两者的帧结构也不同:
 +  * 卷22的详见[[标准:ethernet:start#常用标准|802.3]] 22.2.4.5 Management frame structure
 +  * 卷45的详见[[标准:ethernet:start#常用标准|802.3]] 45.3 Management frame structure
 +===== 系统架构 =====
  
 +MDIO主机(即产生MDC时钟的设备)通常被称为STA(Station Management Entity),而MDIO从机通常被称为MMD(MDIO Management Device)。
 +
 +通常STA都是MAC层器件的一部分,而MMD则是PHY层器件的一部分。
 +
 +{{:标准:ethernet:mdio:figure_45_1_dte_and_mmd_devices.png?600|}}
 +
 +
 +MDIO接口包括两条线,MDIO和MDC,其中MDIO是双向数据线,而MDC是由STA驱动的时钟线。。
 +
 +MDC时钟的最高速率一般为2.5MHz(实际上最高速率有到25MHz),MDC也可以是非固定频率,甚至可以是非周期的。
 +
 +MDIO接口只是会在MDC时钟的上升沿进行采样,而并不在意MDC时钟的频率(类似于I2C接口)。
 +
 +=====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=====
 +
 +[[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l85JIkK0asD6NAqfN7V4ig |802.3]] 45.4.2或22.3.4定义的时序要求如下:
 +
 +{{:标准:ethernet:mdio:mdio_time.png?600|}}
 +
 +除了满足协议的要求外,MIDIO时序的要求各芯片差异较大,具体以芯片规格书为准,示例如下:
 +
 +图中的MDIO(Output)指Sourced by STA(MAC),MDIO(Input)指Sourced by MMD(PHY)。
 +
 +{{:标准:ethernet:mdio:mdc-mdio_timing.png?600|}}
 +
 +===== 原理图设计 =====
 +
 +  - **上下拉电阻**:协议802.3 建议MDIO进行下拉(下拉电阻建议为2k欧姆+5%),和上拉(上拉电阻建议为1.5k欧姆+5%),使得在TA时,MDIO处于中间态即Z状态。但不是每个芯片都有次要求,具体详见芯片规格书或其参考设计。MDC一般无上下拉的要求。
 +  - **电平转换**:MDIO电平一般有1.8V和3.3V两种,MAC和PHY如果电平不同,则需要加电平转换电路。其时钟为MHz,三极管或MOS管的电平转换电路不满足此频率要求,需要用专门的转换芯片。TI提供的电平转换芯片见文档“{{ :元器件:ic:logic:translators_level-shifters:ti_voltage_translation_buying_guide.pdf | Voltage Translation Buying Guide}}”
 +  - **地址**:如果同一总线上挂载了多个设备,则各设备的地址应不同。
 +
 +
 +
 +
 +
 +===== PCB设计 =====
 +
 +  - **阻抗**:MDC和MDIO单端阻抗50Ω;
 +  - **间距**:两倍线宽(两者不是差分线,间距不能太小,否则串扰大)
 +  - **等长**:无严格等长要求,推荐±2mm。
 +
 +===== 参考文献 =====
 +
 +  - [[https://blog.chinaaet.com/justlxy/p/5100064818|以太网扫盲——SMI(MDC/MDIO)介绍]]
 +  - {{ :标准:ethernet:mdio:mdiomasterandslavecontrollersdocumentation.pdf | Lattice, RD1194, MDIO Master and Slave Controllers User Guide}}
标准/ethernet/mdio/start.1733976275.txt.gz · 最后更改: 2024/12/12 12:04 由 hwwiki